第一生活网

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翻译

江震力
导读 大家好,小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一个国

大家好,小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一个国家,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,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、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,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。

2、出自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,选自《孟子·告子下》,是一篇论证严密、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。

3、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、公孙丑等著。

4、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,逐层推论,使文章紧凑,论证缜密。

5、全诗(节选)如下:人恒过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而后喻。

6、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

7、译文如下:一个人,常常出错,然后才能改正;心意困苦,思虑阻塞.然后才能奋发;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,怨恨吐发在言语中,然后你就会知道。

8、一个国家,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,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,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。

9、扩展资料:孟子指出:“人恒过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而后喻。

10、”客观环境的困难和自身判断的失误,造成人在改造客观的过程中的错误,而他也就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教训,从而达到“能改”的境界——这个“能”,从语义上讲,不仅体现了人的愿望、决心,也体现了人的能力。

11、他因为自身所遭遇的困难而忧虑、痛苦、困惑,造成内心的压抑,而他也就在不断冲破这些心理压抑的尝试中,活跃了自己的思维,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。

12、更重要的一点,人是有感情的,又是社会性的,他有痛苦,有忧虑,想发愤,想创造,必然表现在形色上,吐发在言辞中,期望得到理解与同情、启发与帮助。

13、人就在这一切与忧患的斗争中,一方面求得了物质的生存可能,另一方面更求得了精神的生存,表现了他的活力、意志、情感、创造能力,一句话,表现了他“生”的价值。

14、这,就是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的全部含义。

15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“意为:一个国家,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,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,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。

16、出自先秦的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。

17、原文: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先秦:孟子及其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

18、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
19、(是人 一作:斯人)人恒过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而后喻。

20、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

21、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。

22、释义: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,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,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,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,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,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。

23、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,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,筋骨劳累,使他忍饥挨饿,身体空虚乏力,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,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,使他性情坚忍,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。

24、一个人,常常出错,然后才能改正;心意困苦,思虑阻塞.然后才能奋发;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,怨恨吐发在言语中,然后你就会知道。

25、一个国家,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,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,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。

26、这样,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,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。

27、扩展资料:此文选自《孟子·告子下》。

28、春秋战国时期,战乱纷争,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,要奋发图强,不能安于现状、不思进取。

29、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。

30、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,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,阐述了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的深刻道理。

31、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,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,只有经历艰难困苦,经风雨,见世面,才能锻炼意志,增长才干,担当大任。

32、安逸享乐,在温室里成长,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,摆脱逆境的能力,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,遇挫折、逆境则消沉绝望,往往导致灭亡。

33、所以他得出结论:“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”。

34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 (孟子所作散文)初中《语文》有《孟子二章》,对“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”一句中的“法家拂士”解释为:“法家,有法度的世臣。

35、拂士,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。

36、拂,同‘弼’。

37、”各种参考书对此句的翻译为:“一个国家,国内没有能坚持法制的大臣和敢于谏诤的贤士,国外没有敌国外患,往往会遭到灭亡。

38、”对此解释和译文我不敢苟同。

39、我认为,“法家”是指以商鞅、申不害为代表的儒家的对头 ——即通常意义上的法家。

40、“拂士”的“拂”应读本音fu,是违背、忤逆的意思。

41、理由如下——一、从写作背景来看:孟子生时,前有李俚、商鞅、申不害猖狂“狙截”,后有荀卿、韩非子死死“围追”,儒法之间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的“血战”!“法家”一词显而易见是常用语,而非生造词。

42、再说,儒家的思想核心是“仁”,法家才坚持“法治”,孟子不可能称赞死对头“法家”为“坚持法制的大臣”。

43、二、查工具书可知:“拂(读fu)”,(1)拂拭,掠过;(2)甩动,摆动;(3)违反,违背。

44、(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9年版《辞海》)这三个义项基本意思是一致的,即改变事物原貌、破坏其本来形态,乃至反影响于某种情势的一种运动(包括思想行为),或称逆向运动。

45、如拂拭、拂尘、拂衣、拂袖、拂过等词语,都应这样理解。

46、把“拂士”解释为“扰乱朝政的臣子”,不是顺理成章,非常恰当吗?“拂”同“弼”,舍近求远,牵强附会。

47、所以,此句应译为:“国内没有(朝令夕改的)法家和扰乱朝政的臣子,国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威胁,(这样的)国家往往灭亡。

48、”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