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生活网

春江水暖鸭先知作者(春江水暖鸭先知)

庄枫仁
导读 大家好,我是小一,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春江水暖鸭先知作者,春江水暖鸭先知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【作者】:...

大家好,我是小一,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春江水暖鸭先知作者,春江水暖鸭先知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【作者】:苏轼 【朝代】:北宋 【体裁】:词 作者简介: 苏轼(1037~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北宋眉山人。

2、是著名的文学家,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。

3、他学识渊博,多才多艺,在书法、绘画、诗词、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。

4、他的书法与蔡襄、黄庭坚、米芾合称“宋四家”;善画竹木怪石,其画论,书论也有卓见。

5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,散文与欧阳修齐名;诗歌与黄庭坚齐名;他的词气势磅礴,风格豪放,一改词的婉约,与南宋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,共为豪放派词人。

6、 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
7、 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

8、 ○平声 ●仄声 ⊙可平可仄 △平韵 ▲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:四支;可"四支五微八齐十灰[半]"通押。

9、 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
10、 ●●○○⊙●△ ○○●●●⊙△ 篓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

11、 ⊙○●●○○● ⊙●○○●●△ 【注释】 惠崇:北宋名僧能诗善画,《春江晚景》是他的画作,共两幅,一幅是鸭戏图,一幅是飞雁图。

12、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,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。

13、 春江水暖鸭先知:春天来到,寒冰消融,只要水温升高,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,就急不可待地到江水中嬉戏游玩了。

14、 蒌蒿: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花淡黄色,茎高四、五尺,刚生时柔嫩香脆,可以吃。

15、 芦芽:芦苇的幼芽,可以吃。

16、 河豚:鱼的一种,学名“鲀”,肉味鲜美,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。

17、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。

18、 上:指上市,就是在市场上销售。

19、 【译文】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,鸭子在水中游戏,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。

20、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,芦笋也开始抽芽,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,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,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。

21、 【赏析一】 苏轼的《惠崇春江晚景二首》,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,忘了后面还有四句: 两两归鸿欲破群,依依还似北归人。

22、 遥知朔漠多风雪,更待江南半月春。

23、 这是一首题画诗,惠崇的《春江晚景图》没有流传下来,不过从苏轼的诗中,我们可以想个大概:一片竹林,三两枝桃花,一条江,几只鸭子,河岸上满是蒌蒿,芦芽刚刚破土,天上还有两两归鸿。

24、河豚是看不到的,是馋嘴的苏轼在想:河豚该上来了,用蒌蒿和芦芽一炖,比东坡肉鲜多了。

25、 惠崇为宋初“九诗僧”之一,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。

26、苏轼是只见其画,未见其 人。

27、此僧诗画俱佳,尤其擅长画水乡,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,人称“惠崇小景”。

28、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,在《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》中赞到:“画史纷纷何足数,惠崇晚年吾最许。

29、”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,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。

30、康熙年间大学者、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:“春江水暖,定该鸭知,鹅不知耶?”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。

31、春江水暖,鹅当然也知。

32、宋人还有“春到人间草木知”的诗 呢。

33、这是题画诗,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。

34、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,他谁也看不上眼。

35、他读朱子,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,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,就要连打带骂,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。

36、对苏轼,已经够客气了。

37、 【赏析二】 这两首是题画诗,作于元丰八年(1085)。

38、 下面是对第一首的赏析:好的题画诗,既要扣合绘画主题,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,既要能再现画境,同时又能跳出画外,别开生面,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。

39、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。

40、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,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。

41、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,当下所得,意象妙会而自然。

42、说前三句再现画境,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。

43、第二句中“水暖”(温度)、“鸭先知”(知觉)云云,是不能直接画出的。

44、诗能描写如画,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。

45、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,而诗是语言艺术,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。

46、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,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,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,这更是画所不能的。

47、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,梅尧臣《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》一诗写首:“春洲生荻芽,春岸飞杨花。

48、河豚当是时,贵不数鱼虾。

49、”欧阳修《六一诗话》说:“河豚常出于春暮,群游水上,食柳絮而肥,南人多与荻芽为羹,云最美。

50、”苏轼的学生张耒在《明道杂志》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,“但用蒌蒿、荻笋(即芦芽)、菘菜三物”烹煮,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。

51、由此可见,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,也是自然而然的。

52、诗意之妙,也有赖于此。

53、 【赏析三】 这首题图诗,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。

54、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:初春,大地复苏,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,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,色彩鲜明,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。

55、接着,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,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,早已按捺不住,抢着下水嬉戏了。

56、 然后,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,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: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,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,芦芽儿吐尖了;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,惹人怜爱。

57、诗人进而联想到,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,引人更广阔地遐想……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。

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